分节阅读 691(1 / 2)
”
武媚娘皱起眉头,想了想,道:“你对于捉鬼驱魔这种事,有什么了解吗”
李义府呃了声,没明白怎么回事儿,他官小职微,刚才没有在帐外偷听,只好摇了摇头,道:“小臣倒是看过不少民间野史志异,还看过山海经,不过对于捉鬼驱魔的事情,倒是不太了解。”
武媚娘对米小苗道:“我现在没功夫,你把事情的经过和他说一下,现在咱们是一条船上的人,不分彼此,要一起想办法才行”说完,她加快脚步,去了长孙无忌的帐篷。
米小苗本来挺看不上李义府这种人,也没把他当回事儿,可听武媚娘一说,对李义府该看不起还是看不起,可态度却好了许多,把昨天晚上的事和他说了起来,而李义府把昨天这里发生的事,也和米小苗说了一遍,两人共同商量起来,想找出应对之法。
武媚娘赶到长孙无忌帐篷那里时,王平安已经给太子李忠看完了病,并且开出药来,交给太医们去煎药了。玄奘大师则坐在李忠的身边,口中念念有词,为李忠做法事,降妖除魔。
李治在帐外不停地转圈,嘴里不住地道:“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褚遂良和房玄龄等一众老臣也都围了过来,就象昨天似的,重臣在圈内,禁军在圈中,而各国使者在圈外。
人人表情不同,但却都不说话。人群里最兴奋得无异于各国使者,昨天他们看到皇幼子驾薨,就够他们议论的,可今天却又见到大唐的太子得病,人人更是好奇,甚至有些人把这些事都写成书信,交给随行的侍从,让他们报给各国的君主得知。
大唐皇嗣出了问题,国家就有可能出现混乱,他们各自的国家在这场即将来临的大变中,能否得到好处,分上一杯羹,那可是需要好好筹划的。
武媚娘在人群里站了好久,可里面的玄奘大师也没把法事做完,她心中焦急,便想过去和李治说话,想要“安慰”一下李治,顺便探探口风,看看皇帝要怎么处理王皇后。
可她正想过去,却还没有过去时,忽然有人拉她的衣袖,她回头一看,却是米小苗。米小苗压低声音,说道:“杨娘娘,小奴和史义府已经商量好了应对之法,请您出来,咱们说一说。”
武媚娘大喜,赶紧出了人群,去听李义府和米小苗说应对之法。
帐中,直到药煎好了,玄奘大师也没将法事做完,王平安让玄奘大师接着做,他则扶着李忠,把药给喝了。李忠的病并不严重,只是得的急而已,再加上恶鬼什么的把众人都给吓唬住了,所以才觉得份外严重。一剂汤药下去,过不多时,李忠便出汗,烧也渐渐地退了。
直到这时,玄奘大师的法事都没还没做完呢
李治见儿子的病好了些,这才松了口气,问道:“舅舅,无病,你们说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呢”
王平安道:“皇上,不如在这里做场法事吧。还有,皇后娘娘受委屈,您还得好生安抚才成。”
长孙无忌也道:“对,确是要做场法事,姑且不论恶鬼之事,做场法事驱驱邪,就当求个心安吧”
李治叹了口气,进帐去看了看李忠,出来后便道:“那就做法事吧,暂且不用赶路了,等做完了法事,就把忠儿送回去吧,让皇后好好照顾他。”
忽然,一个小官凑了过来,道:“皇上,要说做法事,臣倒是知道民间的一个方法,只是不知合不合用。”
李治转头看去,见说话之人竟是史爱国新收的儿子,李义府。
第八百八十七章 需要有人带兵远征
第八百八十七章需要有人带兵远征
李治看着李义府,道:“是你你也会做法事”
他对李义府的印象很好,认为这个人说话实诚,虽然在做事方法,还没有展现出什么才华来,但实诚就是优点。对于皇帝来讲,要有能力办事的人,要多少有多少,可为人实诚的,却是不多见了。
李义府忙道:“回皇上的话,臣没有做过法事,可却见人做过。少年时臣游学四方,曾见过鲜卑族的巫师做法事,效果非常好,只是不知适不适用咱们大唐”
大唐皇室有鲜卑的血统,而长孙无忌更是连姓氏都是鲜卑的,而且朝中重臣,有很多都有鲜卑的亲戚,只不过随着唐初的民族大融合,鲜卑族已经逐渐地消亡,甚至连长孙无忌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胡人了,而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唐人
所以,唐朝的君臣对别的民族都有歧视,当然对现存在草原上的鲜卑遗族,也照样看不起,可对于鲜卑的风俗,却并不反感,是可以接受的。
李治皱眉道:“巫术这种事情也能相信吗胡人的玩意都是唬弄人的,不可以照学”
长孙无忌却道:“是巫术,要杀人祭天的那种吗这可不能相信你是在哪里看到的”
李义府道:“回皇上和长孙大人的话,不是杀人祭天的那种巫术,而是驱邪的。说来倒也简单,和玄奘大师做的法事差不多。只不过只不过”
长孙无忌问道:“只不过什么,速速说来,不要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