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4(2 / 2)
对于各方势力来说,新的华夏联邦是个很怪异的产物,而李世贤成为首任总督更是怪异。
实际上,三省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各省的政权系统都是内部选举产生的,也将独立行政,而华夏联邦议政会则由三省及石达开、石镇吉、李世贤和复兴联盟地代表组成,尚不具备真正的治权。
即便如此,成为首任总督的李世贤在惊讶过后,也感到无比荣耀,因为只要华夏联邦日后能统一中国,那么作为首任总督,李世贤将在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要不是还没有实际的权力,李世贤都想真地代入这个角色,毕竟三个行省联合在一起的实力,要比他原来强大太多太多了。
叶枫则公布了复兴联盟加入华夏联邦的时间表,按照他的计划,复兴联盟各行省将在民主议政建立以后,分阶段加入华夏联邦,其中上海将会是第一个完成民主选举的,它将在1863年年底加入联邦。
原靖海省将重新划分为兰芳行省、南海行省与台湾行省,分别进行政改,其中已经实行共和制的兰芳将在调整以后,于186年年中加入联邦。南海行省与台湾行省则要视政改进行的情况,这两个行省人口都不多,预计到1864年年中也能加入。
浙江省将继上海以后进行新政改革,预计将于1863年底完成首届选举,并到1864年底可以加入联邦。
从1864年开始,复兴军将进行联邦化调整,到1865年底,华夏联邦将建立完善地中央政权,复兴军也将为联邦所有。
在这份时间表中,还有到1865年底,全国其它省份与复兴军一起并入华夏联邦地计划,也就是说,要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华夏地统一。
对于复兴联盟擅自公布的这份计划,各方反应都不相同,湘淮沉默以对,私底下却在不断商量如何应对。
太平军方面的反应则要热烈得多,也是因为有李世贤这个例子在,石镇吉、石达开都提出了加入联邦的意愿,当然要如何加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杨辅清还是不敢作出表示,李秀成也只是私底下表示,随着苏福新政的进行,苏福也应该可以在1865年前加入联邦。
表面上看,形势一片大好,不过叶枫和谭钟麟等人都明白,存在的问题还非常多,所以杭州方面还是要牢牢地把握住军权,并继续扩编复兴军。
李鸿章对于叶枫抛出的江北这个诱饵,也不可能不动心,江北包括徐州府、海州、淮安府、扬州府和通州的一部分,这里不仅是鱼米之乡,也是重要的盐产地,而且所谓的政事统一,不过是经济上的统一,制度上的统一,复兴联盟将不会对李鸿章现在占领的安徽做任何渗透,只是在江北现在的地盘上保持驻军,并要抽取整个行省的国税。
国税自然不用说,安徽和江北根本无法比,至于驻军反正现在就有,怎么看李鸿章都是赚的。
当然,李鸿章也必须要付出一些条件,比如在行省推行一定程度的民主制度,比如要和清廷彻底决裂,比如要加入华夏联邦。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最后一条,虽然说现在的联邦对行省还没有实质性的权力,只是用来协调各方关系的场所,但是按照叶枫的时间表,联邦的权力会越来越大,如果加入的话,迟早要受到约束。
“叶兴华虽然让出了经济和行政权,但他给出的却是一杯毒药,喝下去,迟早就得被吞并,”淮军骁将张树声反对道,他的意见也代表了淮军大部分将领的意思,他们还记得在上海灰溜溜逃走的往事,而且也未和复兴军真正打过,所以很不服气。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40 江北省
更新时间:2009312 23:41:43 本章字数:3215
作为一方势力的首领,他的权力来自于部下的支持,同样也要受到部下的限制。李鸿章要作出决定,就必须考虑他们的想法。
淮军将领的想法也各不相同,但起兵于乱世,都想着建功立业,封官荫子,虽然清朝看上去不行,但还可以自己打天下,坐天下。
淮军的将领中,有些是举人,有些是廪生,多是读书人,但起点都比较低,说不上对清王朝有多少忠贞,何况原本官位最高的也就是李鸿章这个翰林,李鸿章能做的事情,他们当然也会做。
“大人,你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做过土匪的刘铭传第一个拍着胸脯说道,他和周盛波兄弟一样出身贫苦,对华夏一直宣传让每个人都有饭吃,有衣穿的宣传很有些认同感。
其他人也都看着李鸿章,潘鼎新凝重地说道:“大人,叶兴华已经是反贼,我们不能与其合作。”
潘鼎新是道光朝进士,对于清王朝还不能彻底割舍,钱鼎铭也是举人,身为李鸿章身边的幕僚,他摇了摇头道:“潘大人的意思,是和叶兴华开战”
“有何不可”淮军悍将吴长庆大声道:“反正让我和太平军合作是不可能的,父仇不报,枉为人子。”
“华夏和太平军并不同,”张树声道。
“现在那个华夏联邦,不是李世贤做总督么”吴长庆恨声道。
张树声摇了摇头:“李世贤只不过得了个虚名,其实要按我的意思,湘淮四省不如一下子加入过去,以他们那种民主制度,我湘淮未必不能掌握中枢。”
钱鼎铭点了点头:“其实真要按照叶兴华所说的结党,那么我湘淮能得到大部分士人的支持,绝对可以成为权力的核心。但问题是必须实行华夏的共和法,而这种新法问题太多。必须考虑实施以后的后果。”
所谓的后果。其实也是钱鼎铭和李鸿章共同地担心。应该说李鸿章是不怕参加选举的,以他地地位和威望,只要是公平地选举,在中枢担任重要职务是肯定没有问题地。但是在华夏严格的制度体系中,官员享受的特权非常有限,加入以后,他的这些下属地日子就不好过了。
当然,在李鸿章以及曾国藩等人的心目中,既有着对华夏会否实现承诺的担心。也有着对旧制度的坚守,让他们一下子就接受一种新制度,那是很难的。
“其实不妨试一试,”张树声的态度比较开明:“西人叩关,以及叶兴华遽然兴起,我就一直在想我们是不是该用其利器以自强,叶兴华将江北送过来。我们没有理由不要。所谓不要白不要。“华夏还在那里驻军,我们要了也白要。再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