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我意三国 > 分节阅读 190

分节阅读 19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你说这能够成功吗”说了一阵,事到临头了,李晟又略略有些犹豫。

“没问题的。当初乍融在杀人之前,不也是天下闻名的浮屠领袖吗”孔明没有正面地开解李晟,而是从旁边举了一个十分有名的例子。他相信李晟会明白这一点的。

“你是让我向乍融那样把自己的名声打起来么那可需要很多钱啊”李晟明白了孔明的想法,却是皱着眉头道出了自己的问题。他看了看依旧微笑着孔明,轻声地嘟囔了一句出来:“难不成你要我行贪污之事么”

“贪污那是何言长沙郡是主公的领地,长沙的子民是主公的子民,长沙的所产税收是主公的钱粮,自己拿自己的东西做事,何言贪污之有”孔明错愕着,很是正气的说出这一番话来:“若主公想做一番大事业,那就不被称为贪污,若主公只想在刘表大人之下维持,那也就无话可说了。贪污与否,关键在于主公自己的认定。”

孔明的一席话无疑惊醒了因为观念不同而钻了牛角尖的李晟,他郝然一笑,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明白了。真是有些天真啊。居然自己想歪了。”说着,他不自在的摇了摇自己那隐隐有些沉重的脑袋。

“这样的话不会影响我们今后的发展吧。我听说过乍融的事情,他当初花钱可是如泼水一般哪。”牛角尖被打通了,李晟不再坚持那名声上的事情,转而思索起实际的利益来。在他的心中长沙的发展是最关键的,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先保证长沙的发展才行。

“呵呵,乍融当初花的钱是多,那是因为他还必须养上那么十几万白吃白喝的教徒和他们的家人。但我们却是不用了,主公只需要以太守的身份聘请一些有名的道人,在山上开一些道观,最多最多也就养上千把人就可以了,所需的花费,想来也不会太多的。”孔明听了李晟烦恼的地方,不由得微微的一笑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虽然他的机智并不像庞统那样达到一步数计的程度,但他所想出来的东西大体都是比较妥当的。他想的东西多,方方面面都有顾及,因此一旦确定下来的计策成功性也相对较高。此刻,李晟一听他如此说法,顿时也放心下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做吧。”他微笑的说道,眼眸的深处隐隐有一些别样的心思。

“又交给我老大,我手头上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孔明不禁哀号起来,对于李晟的心思他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如何不晓得,自己的这位主公又是在偷懒。毕竟,他清楚地知道,其实李晟身上的伤痛远不如他外表所看出来的那么严重。

“反对无效,我可是伤号呢。”李晟“蛮横”的拒绝道。

“哎歹命,歹命。”孔明可怜兮兮的抱怨着。

停了,他与李晟对视了一眼,一起发出暴笑的声响。所有的郁闷,所有的苦恼,仿佛都在这之后消散的无影无踪。

都说君臣交往贵在知心,而李晟同孔明之间连玩笑都可以随便开得,却已经不是简单的知心二字可以形容了。若非要说的话,便是孔明与李晟是兄弟,真正的贴心兄弟。

在李晟又好生修养了四天之后,婚礼依旧按照预先的计划举行了。虽然作为新郎官的李晟依旧为右肩上的伤痛皱眉不已,但毕竟有着以前练武打下来的底子,应付眼前的这一番热闹自也还过得去。他的亲信手下大都知道他受伤的事情,故在宴会上并没有给他多少折腾。

与两年前的那个大婚不同,眼下的这个婚礼,尽管没有到什么十分“著名”的人物,如刘表大人,荆州的各大官员等等,但在热闹和温馨上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因为李晟如今已是掌握实权的人物,婚礼上宴请来的宾客都是经过他挑选的。一派没什么深交,却不得不请的人被安排在了外围,而在大殿之内临近李晟的这些都是他亲信下属、师长前辈。在义母、司马老师、庞德公先生、黄承彦先生等人的祝福下,无论是李晟、李铛还是两位新娘子都发出一连串代表着幸福的笑声李晟知道自己接下来要过得可是那种三女共事一夫的生活,他唯恐自己的后院会因为新人的加入而变得“热闹麻烦”起来便在从武陵回来之后,加紧了心思调节妻子与赵芸、蔷薇之间的矛盾。就眼下的情形来看,他的这种调节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一夜的欢腾阅尽,李晟又静养了几日便是有些忍耐不住呆在榻上的日子了。人都是会有习惯的,就像以前的李晟习惯于读书便一天到晚捧着一本书端看,又如现在李晟习惯的戎马奔驰一天没有什么事情便觉得十分难受一般,李晟终于是决定出府走走了。虽然妻子们强烈的反对他的决定,但这依旧不能改变他的执意,无论是后世的他还是返回到眼前的他,在外表顺从善纳人言的背后,那种发自于内心的直拗却是始终没有改变。他始终坚持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比如这探询名道之事。

自与孔明定下这明修道以惑刘表之计后,李晟便动用了罗照手中的情报力量,侦察起来往于荆襄之地的行色诸人来。李晟是不相信有神仙存在的,即使他已经历了那样稀奇古怪的事情。对于那些所谓的道长方士,他一是要寻访他们作为挡住刘表视线的幌子,二来他想找到他们利用他们的炼丹知识,造出一种强大而富有威力的粉末来。他想造火药,来作为自己军队的秘密武器。

从黄巾之乱后,中原一带已经没有大型的道教组织存在,只有巴蜀汉中的五斗米教坚持着所谓正宗的道统。可由于五斗米教的教主张鲁亦是汉中太守的身份,其所凭持的道教势力也被认为是诸侯中的一员,故李晟自不能去汉中求教这位汉末赫赫有名的掌教人物。不得已,李晟只有将目光放在,流连于中原的那些散修之上。他知道这些人或是个性始然,或是想要出名,总喜欢显露一些稀奇古怪的手段于当世,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