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唯一战胜国 > 分节阅读 292

分节阅读 29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些英军根本没有体力跑多远,这中间的二十里路跑下来,早被第三师给抓了。

这把周展鹏气的,按照计划,第一师才是主力啊第三师怎么就把英军给干掉了,早知道第一师也不用南下了。

不过这闷亏还真没地方找回来,周展鹏只能郁闷的下令前进,抓俘虏去。

也不知道能抓到几个。

两万三千名英军的完蛋,预示着缅甸英军彻底无人可用了,八千本土士兵折损了六千,现在只剩下用来守城的两千。

这两千名英军还真是不能动用,一动用缅甸人就弹压不住了。

然而空虚下的缅甸,对于果敢国防军来说,绝对是一个绝佳的练兵场。

果敢国防军第一师、第三师各自开始招募土著士兵,然后到处打家劫舍,又用抢到的粮食分给那些缅甸穷人。

这叫劫富济贫

团结多数人,宰掉那富裕的少数人。

果敢国防军第一师沿着丽江一路南下,专门劫掠商业城市,攻破那些商业城市后,把城内的华商集中起来保护,然后再开抢。

除了防御工事坚固的仰光第一师、第三师没有去骚扰以外,其他南部的沿江商业城镇一律遭到了第一师和第三师的骚扰。

整个缅甸顿时一片大乱,社会秩序被果敢国防军扰乱得一塌糊涂,什么交通、通讯、商业都陷于瘫痪状态。

英国的援军一时半会又到不了,缅甸总督急得在仰光上串下跳,却丝毫没有任何办法。

果敢王国的行政也暂时伸到了南部,不过考虑到英军援军到达之后肯定会发动反攻,因此行政人员只是去缅甸南部招兵和宣传的。

缅甸党就这样成立了,党专门吸纳那些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缅甸知识分子,党的宗旨在于效忠缅甸王族果敢族。

对于这个什么皇族,缅甸人从来都不是以果敢族为皇族的,但缅甸党大力宣传对英战斗的胜利,宣扬只有在果敢王族的带领下,才能解放缅甸人民,让缅甸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由于英国长期以来的掠夺性统治,缅甸人对英国人的仇恨比较大,此番一朝翻身,马上坚决拥护果敢王国。

果敢王国首先获得了国内的武器弹药支援,其次又缴获了英国人的枪械、火炮,可以组织起一支比较庞大的土著大军了。

这些土著也不是说给他们武器就可以派上战场的,那样太乌合之众了,因此还是要在后方进行一定事件的训练再派遣到前线去作战的。

国内还调派了不少指导员来,这些指导员主要负责指挥与英军的战斗。

之前果敢国防军训练的那些土著是比较有战斗力的,首先这些土著是北部土著,比较好勇斗狠,其次有连坐制度和思想教育双重役使之下,这些土著作战起来悍不畏死,第三师在与英军作战时也未损失多少北部土著士兵。

收编土著士兵来与英军作战,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与此同时,果敢王国则在动员土著大修道路,北部的交通环境不好,中国的物资不好运到缅甸。

果敢王国起码征调了近二十万人来修路,反正修路管饭,饭管饱,果敢现在不缺粮食,还会发一些工钱,加上抗英口号的号召下,土著修起路来也比较卖力。

就算路再难修, 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修通个路算什么。

在二十多万人的抢修之下,道路迅速通畅,大批物资从中国运到了果敢王国。

中华帝国为了打这场战争,夏钧亲自批了五千万元,专门用来支援果敢王国,不够再批。

这次就算是不能打下整个缅甸,也要让果敢王国在缅甸能与英国分庭抗礼、划界而治,等于是在缅甸扎下一颗大钉子。

果敢王国在这种战争状态险隘,行政的效率非常高效,反正一切都是为了战争,其他的旁枝末节一律不管,做什么都可以不计成本,军事本身就是为了战胜敌人而不计成本的。

大量土著被武装了起来,到处都是一片练兵浪潮。

不过不可忽略的就是果敢王国此时的家底很薄,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人才,就算是拉起了很多土著士兵,这些土著士兵也没有多少有战争经验的军官。

这个没关系,打仗死点人就有经验了。

经验就是在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学习到的。

不过在丛林游击战方面,果敢王国却是已经比较成熟了,这要英军钻入山区,基本上没什么悬念就能战胜敌人。

与此同时,在国内,还是沉浸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黄金时期,简直是百业俱兴。

国内的民族资本家们经过整合,已经形成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团体,凝聚力增强了,资本的合作性也增强了。

对于那些非民主资本家们来说,日子则越发不是那么好过起来。

市场的竞争开始变得非常剧烈,这些民主资本家开始遇上越来越多的强大竞争对手,这些竞争对手多有先进的技术。

虽然在这个黄金时期他们还能生存,但实力的增强却被遏制住了。同时他们在贷款这一方面也被银行掐住了脖子,国内的银行基本上不对他们进行放款了,国际资本是支持他们的,但他们缺乏一个团体进行沟通。

同时国际资本就算是愿意给他们放款,这些民主资本家们未来也不好生存了,这些贷款很容易还不上。

相反,华夏会的那些商人,则是越混越好,资本实力在相互合作之下开始稳步增强,国际资本虽然在积极向中国渗透,但此时华夏会的成立,让中国的民族主义资本开始抱团,这和二战后英法德等国的民族资本抱团相类似,都是为了抗衡国际资本。

不过现在美国在国际上并非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也未完全开放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门槛。

因此国际资本在中国内部显然是吃不开。

中国的资本此时在金融上和国际资本相比差距很远, 中国的金融界人才显得十分稀少,因此在金融方面中国一直在扬长避短,以稳为主。

而在工业技术上,中国的轻工业技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各种先进技术纷纷出现,这些技术全在那些民族资本家手上。

在重工业方面,夏钧再次加强了对机械制造的投入,冯如在夏钧的要求下递交了一份需要更新换代的机械制造设备和技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