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73(1 / 2)
业的人才,比如杨廷麟主管人事,干得很好,但如果让他去署理账务,恐怕就不行了。
其实历朝对于新科进士,放官之前也有一些培训的,吏部也会对这些人进行考核,然后才给他们分派相应的官职,并不是每个人一考中了进士,立即就给你放官。
但相对而言,历朝放官前的这种培训和考核,都非常简单,主要只是看谁更适合哪个部门的工作而已。远远没有达到专业培训考核的程度。
吏治清明的时候还好,但大多数时期,就连这样的培训和考核都形同虚设,起不到实质的作用。
秦牧这个时候提出来对一些部门官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是基于司法、法医的培训和考核已经取得良好的成绩的基础上,内阁辅臣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这样培训和考核带来的成效。
因此,并没有立即表示反对,不过还是存在一些疑虑的。
路振飞说道:“若按陛下的意思,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的部门官员不在少数,若是行之过急,难免导致大部分官员心生惶恐,难以安于本职工作。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朝廷的运转瘫痪。
所以,臣以为,即便要对现任官员进行培训考核,动作也不宜过大,应从一些边角部门着手,循序渐进,慢慢向核心部门进行,如此方为妥当。”
路振飞所言老成持重,得到了其他内阁辅臣的一致赞同。
秦牧也颔首道:“路阁老所言甚是,那此事就暂且不要声张,咱们就逐个部门逐个部门实施。而且,要培训考核,总需要先找一些专业的师资。朕细想来,这些师资不必仅限于朝廷官员,以可物色一些相关领域顶尖的人才来担任培训教员。
朕在这里打个比方,像培训户部掌理田籍的官员,就可以聘请一些数学、几何等方面的顶尖人才来参与编撰相关的培训教材,并担任培训教员;相信有了他们的参与,相关的培训质量更会上一层。嗯,这也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形式之一了。
还可以聘请一些精明的账房,教他们如果从账目寻找逻辑,再根据这些逻辑推理,推断出账目中有无弄虚作假的成份。
据朕所知,即便你的假账做得天衣无缝,一些精明的财务人员也可以从某些地方,运用逻辑推理推测出你的账目有造假的成分。
比如一个使用了蒸汽机的纺纱厂,光是查他的收支账目查不出问题来,但还可以通过追查这个纺纱厂消耗的煤灰的数量,通常一担煤炭能提供蒸汽机多少动力,进而纺出多少纱,这个值基本是稳定的,这和账面不同,这些通常是造不了假的”
秦牧才说到这,就让在座的内阁大臣目瞪口呆了,各人心中都不禁自叹不如,而秦牧此时还在侃侃而谈着
未完待续。。
第1107章 用意
“一言而蔽之,就是查你的耗能,就能大致推断出你的产量,如果耗能和产量相差太大,你账面做得再漂亮,也必然存在做假账的嫌疑。
而这些,都需要有相当专业的人才知道,甚至只有从事那个行业的人才清楚内情,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朕觉得有必要聘请此类的人来担任教员。”
隔行如融山,涉及一些专业知识的部门官员,当然是由这个专业的顶尖人才来培训才对,而行业的顶尖人才,往往不是官员,而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
比如做账,最顶尖的人才肯定不是户部那些读四书五经出身的官员,而可能是各大商家的账房,只有他们最清楚其中的门道。
这些司马安、路振飞等人是心知肚明的,所以秦牧提出聘请这些专业的顶尖人才来做教员,对主管这方面的官员进行培训,几个内阁大臣觉得也在理,因此也同意了。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秦牧提出对这些部门官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同时聘请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来担任培训老师。这些做法除了要提高官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整个部门的行政效率外,秦牧还隐藏着更深的用意。
试想一下,一旦朝廷官员也必须学习,那么相应学科的地位是不是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呢
比如户部官员,必须参加数学、几何等学科的知识,细分下来,又可分为金融、审计、仓管、会计等等。工部、军器监、都水监、司农寺、太仆寺,钦天监等部门,要学习物理、化学、机械、农业、畜牧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培训之后,考核不过关,即便不被立即免职。也基本失去了升迁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官员会自发地注重这些学科,就连那些有志为官的读书人,也会提前主动学习这些学科的知识。
转一圈下来,实际上数学、化学、物理、天文、地理、农业、牲畜等相关学科的地位就会不知不觉间得到极大的提高。
朝廷没有明文规定读书人必须学习这些,但你想做官吗做了官想升迁吗想入阁拜相,光宗耀祖吗
如果想,那么请多多学习吧不然你就算考中了进士,可能一辈子也只能做个八品小官,得不到升迁的机会。
而相应学科的人才、长期担任培训官员的教授。地位当然也会水涨船高。他们作为各个学科的代表,同样有促进各个学科的影响力,提高这些学科的地位。
这样下来,还用担心没人学习自然科学,还用担心独尊儒学导致的社会畸形现象吗
当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凡事不能急于求成。正如路振飞所说。就算要培训,也必须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来,不能一窝蜂地上,否则会乱套的。
等这些部门的官员都实行职业培训加考核。那相关的学科的地位也基本提起来了。
另外,宋徽宗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他的一些做法也可以借鉴一下。秦牧记得这位亡国之君曾设立画院等,专门网罗行业顶尖人才进行交流创作。于是在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一流的书画作品,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等。
那么,宋徽宗能设立画院。自己这个开国皇帝为什么不能设立一个科学院,供养一大批院士呢
历代的皇宫能养几万太监宫女,自己就养不起几百个院士
何况就像内监研发司一样,不但不用秦牧养着,相反,内监研发司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皇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以此类推,养再多的院士,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创造的效益可能会远远超过供养他们的花费。
光是“皇家供养的院士”这一头衔,估计就足以让很多人挤破头,争着抢着争夺了,根本不需要强行纳入朝廷现行的体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