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明末边军一小兵 > 分节阅读 490

分节阅读 49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旁边各边镇大将,有文化水平高的,如吴三桂等人,听懂了陈新甲的话,不由对他充满好感,王斗则是心下摇头,陈新甲政治智慧差了一点,老在不合时适时间,说出不合时适话语。

最后争议良久,编练新军粮饷无从谈起,便是现时新军南下剿贼,所需钱粮都要多方设想,崇祯帝心情又转为低落,国家艰危,任何想动弹一步,都是艰难无比。

好在锦州一战,明清双方都需要休整,边患短时间内不会再起,让崇祯帝心下略安,趁这个机会,希望尽快剿灭流贼。

他看向不发一言的王斗,眼中闪过复杂的神情,勉强又笑了笑,举杯道:“众卿痛饮。”

在众人诧异目光中,他放下杯子,说道:“永宁侯随朕来。”

王斗跟着崇祯帝,一些心腹侍卫太监,穿过一座精致的垂花门,来到另一处阁台亭院,四下无人,只余一些雪花,安静从天上飘落。

进入亭院,清寒之气袭入,就见院中假山池水,一座宽阔的亭台,建在数层青石台阶之上,旁边有数株寒梅怒放,下面池中,还有朵朵莲叶。

只是建筑草木,似乎都透着一股衰败之意。

亭廊内,只有二案相对,一正一侧,上设酒水,离得不是很远,其中御座旁,侍立着大太监王德化,与王承恩,他们身后,也有几个小太监。

其中王斗看过的小太监王德胜,也恭敬地立在王承恩身后,看王斗随崇祯帝过来,脸上现出惊讶的神情。

君臣如此私议话谈,对王斗来说是第一次,他心中暗暗猜测,目光一扫,看亭廊不远处有个小阁,阁楼上,那方几个人影,对着这方张望,也不知是谁。

到了案前,崇祯帝微笑道:“永宁侯请入座。”

王斗先行谢罪:“臣死罪,未经圣上许可,私自出塞,又因谣言之事臣有罪,请圣上责罚。”

崇祯帝脸色一缓,心中一暖,叹道:“也不怪爱卿,朝中之事朕知道,若事先告知,定然泄露战情,使东虏有所防范,锦州之战,或许将另有变化。”

这次辽东之事,靖边军草原方面军,确实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崇祯言说防止泄露战情,也是给王斗一个台阶下。

王斗再拜,在一个太监指引下入了座,感觉对面阁楼,几道目光注视自己身上,又不好抬头去看。

崇祯帝凝视王斗,最初听到王斗名字时,他只是一个区区的防守,未想几年之后,其功劳越来越大,现在己然成为侯爵,更手握重兵,成为自己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只要上了战场,就会创造奇迹,任何手段,都不能阻挡其立功。

此时天色将暗,君臣二人说话,崇祯帝先开口说些闲话,以父亲的口吻,说起自己的儿子女儿,内中有期盼,也有气恼。身后王承恩等人都是微笑,很少见到皇上如此温和亲切的一面。

那些侍立的小太监,更以佩服的神情,偷偷观察着王斗。

王斗也聊了一些儿女趣事,比如说女儿王瑶,就喜欢在自己身上爬上爬下,将自己当树木,还有长子王争,初时小小年纪,就经常偷摸侍女屁股,让自己气恼非常。

王斗的话,引起崇祯帝不时一阵大笑,让君臣会谈气氛非常宽松。

对面的阁楼内,也不时传出阵阵窃笑声,听声音,似乎是女子。未完待续。

第538章崇祯是好皇帝下

不知不觉,崇祯帝又谈到国事上去,对王斗,他可谓交心之言,甚至回顾自己执政十多年经历,从初时雄心勃勃,诛阉党,正朝纲,一直到达现在。

只是他不明白,为何他越是勤勉,国事越是衰危外有东虏,内有流寇,天下饥民四起,甚至叔父都死于贼手。

他越说越激动,甚至流下泪来:“天灾不断,赤地千里,流贼屡剿屡复,百姓人相食,朕束手无策。有臣子言,此为气数,朕也认为是气数,只是朕真的不甘心不甘心”

看他伤心流泪,王德化嚎啕大哭,跪下道:“奴婢等该死,不能为圣上分忧。”

王承恩也是跪下,默默流泪,周边各侍卫与太监也是同哭,一时哭声四起,阁楼那边,也传来抽泣之声。

王斗也有些心酸,他叹息说道:“臣请皇上不必过于自责,天下大乱,也非皇上之错。”

他看崇祯皇帝,他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然因操劳过度的原因,头发鬓角,很多地方己经花白了,衣服上打着补丁,弯腰弓背,便如一个小老头似的,不由心中怜悯。

不可否认,崇祯帝性格方面有些缺陷,也过于急躁,不过大明眼前这个样子,也不能全部怪罪于他,他接手的时候,己经是个烂摊子,利益集团,己经将这个国度吞噬完毕。

种种庞大的利益团体,是非常可怕的,任何将有的动作,都会引起反弹,甚至动荡国之基础。

只有身处局中,才明白此中的艰难,每行一步,各方面的围攻与压力,会将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最后将触犯者压为肉饼为止。便若后世各国改革,是越改越好,还是越改越烂

百分之百,都是越改越糟。一直到崩溃为止,这就是身处局中的无奈。

便是王斗跳出局外,同样举步维艰,便若这次谣言风波就是例子,可以想象。这样的攻击,以后还会源源不断,他每进一步,都要血流成河,要实现心中的理想,未来还不知要流多少人的血。

而且,崇祯帝太过倒霉,最可怕的小冰河时期被他赶上,天灾一场一场接连不断。

还都是百年、千年难得一见的大灾,便是放在流通。救灾便利的后世,同样要让当局焦头烂额,吃不了兜着走,更不要说在生产力落后,还是一个皇朝的后期。

如崇祯这样勤勉,又有风骨的皇帝是少的,他不该如历史上那样的结局。

他说道:“如圣上所言,陛下殚精竭虑为国,放眼国朝,就数高皇帝与陛下最为勤勉。对国事,陛下无愧于心,不必过于自责。”

崇祯帝恢复了平静,说道:“如卿之言。只是朕不明白,为何国事如此”

王斗叹道:“大明从上到下己然腐烂,根基已毁,便若一个重症的病人,急燥不得,或许。稍缓一二更佳,古圣贤也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大明国情如此,唯有缓缓图之。”

崇祯帝点了点头,王斗的说话,让他听了很舒服,而且解说明白,不象某些大臣,一上来就骂,骂了半天,还不知道他骂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